1)第830章无力吐槽的名字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谭振华的前世,8090年代,是华夏的航空工业折腾得最厉害的年代,也是踩坑最多的年代。

  从“运十”开始往下数,“歼9”、“歼13”、“强6”、“涡扇6”、“涡扇8”、“先进中推”……上马又下马地,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之后却一无所得,就算最后存活下来的几个项目比如“歼十”、“飞豹”、“涡扇10”,也是几经波折,多次差点下马。

  说实话,在谭振华看来,此时的航空工业部对项目和科研方向的长远规划能力,远不如他更加熟悉的电子工业部。

  电子工业部自1970年由4014所研制出第一部相控阵体制的陆基远程警戒雷达后,在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就没有出过大问题,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得非常踏实。

  80年代初搞定了炮瞄雷达、中期搞定了三坐标雷达同时开始了3系统的研制、末期搞定了机载雷达同时3系统实用化90年代开始全数字指挥系统的探索并在国内市场未能打开的时候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以养活自己、锻炼队伍,并在世纪之交便完成了超越全新的,领先米国半代的相控阵体制360度电扫描预警机雷达投入实用、并迅速实现了从陆到海到空的全面相控阵化。

  至于机载雷达更是跨越式发展,跳过了无源相控阵雷达直接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华夏唯一列装的那部装在“歼十”上的雷达,其实是航空工业部自己的产品,对,就是3607所,然后就有了一个笑话,3607的和4014的几乎同时成熟,造成华夏的“歼十”和“歼十”前后脚出来,时间上就差了一年。抗隐形飞机的米波雷达水平更是独步全球3发展到了4并实现了全数字化电子战水平可以抗衡米帝、并吊打除了它以外的全世界,更不要说之后领先的5通讯、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技术可以骄傲地对蓝星所有国家大声宣称: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当然采坑也有,比如各位肯定要说的民用半导体行业,也就是芯片。

  但就算是这个被网民们一致口诛笔伐的半导体产业其实也发展得很快,只不过受一贯思维的影响,先军后民,在满足了国内军工装备的需求后,忽略了对民用市场的争夺,特别是受惯性思维影响,漠视了专利在这个行业的巨大作用,导致被国外用无数的专利构筑了密不透风的技术壁垒封锁,才有了后来所谓的卡住了脖子的芯片问题,其实究其根本,与其说是不会造,不如说是不能造。

  讲真,这要是拉下了脸,把“知识产权保护”的那套西方玩法撕吧撕吧擦了腚,你以为华夏真有啥造不出来的么?还真当联合国认证的蓝星唯一全产业链国家是吹出来的啊?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