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51章的计划4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卢赫生现在的年纪,再让他担任具体设计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这一辈子设计的绝大部分成功的作品都是舰上型号,对飞机上舰需要做什么功课完全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起落架部分需要怎么改,符合什么样的性能才能经受得住弹射时的拉力和着陆时的冲击力;飞机的升力系数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舰上起飞/降落时的需求;机翼上的折叠机构是如何动作的,又要怎么设计、采用什么材料制造才能正常工作、用来拉住阻拦索的尾勾又有什么设计要素……如果没有经验、没有参照物,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设计师的想象再用试验来论证,那必然要花下去海一样的时间和金钱。

  在谭振华的前世,华夏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通过从乌克栏获得的一架“苏33”原型机T-10K-3后才依靠强大的逆向工程能力解决了这些核心技术问题,不过实话实说,对苏霍伊血统的“侧卫”家族T-10K-3的华夏发展型号“歼15”,谭振华本人是相当不感冒的。

  这架战机太大了,是全球所有舰载战机中个头最大的一个,而很遗憾的是,华夏当时的航母又是艘中型的滑跃航母,二者之间的匹配其实是有问题的,论坛上的军迷们对这型战机也是爱憎分明地站在了两个阵营,彼此打过无数口水仗,甚至恨不得来个真人PK,但不匹配就是不匹配,谭振华认为,不能因为这型战机是华夏设计制造的,就不能指出它的不足了,不文过饰非、知不足而进取才是正确的态度。

  咱们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些问题,就以“歼15”的异国孪生兄弟“苏33”为例,航母同理。

  苏33的空重吨,最大载油量9吨,最大载弹量吨,最大起飞重量32吨,最大作战半径超过了1500公里——可这些漂亮的数字都只是纸面数据,完全不具备实际意义。

  以苏33的母舰“库兹涅佐夫”号为例,其上共有3个起飞点,其中1、2号为短起飞点,跑道长度105米,从该跑道上起飞时,苏33的起飞重量要被限制在24吨之内,而战机本身的空重就达到了吨,那重量较大的对舰武器就别想了,只能携带2中2近4发空空导弹执行对空任务,还最多只能加一半的燃油,再加上滑跃式起飞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燃油,那这架战机升空后能够真正滞空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其作战半径恐怕很难超过500公里;即便牺牲出动率从3号起飞点以195米的长点起飞,最大起飞重量也被限制在30吨之内,也就是说,要么少装油,要么少装弹——既然如此,那要这么大的机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同学你看,就连后来穷到掉渣的罗刹毛子最后都放弃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