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二章 死不瞑目阿骨打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同金联盟灭辽的大国际背景,藩属国夏国国主李乾顺的表现非常耐人寻味。

  其人一面履行下国责任,派使接上国天子耶律延禧进入本国避乱。

  一面又调兵遣将,大肆并吞无主的辽国国土趁机扩充夏国实力。

  而对金国的招纳,则暂时搁置,对朝堂上保辽还是降金的争论也充耳不闻。

  可实际上,当原本的“主流”必须亲自下场与“末流”争夺话语权时,这个“主流”就已经不配再做“主流”了。

  随着朝堂争论的时间持续并不断升温,夏国原本占主导地位的“亲辽派”的声音越来越微弱,“降金派”开始逐渐占据上风。

  朝堂风云变换,对于大部分背后有部族支持的夏国臣子来说,亲辽还是降金的路线选择无非就是利益得失而已。

  在辽国灭亡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不会真有傻子挺身而出为宗主国殉葬。

  但自身利益与大辽王朝捆绑在一起的夏王妃耶律南仙和太子李仁爱二人却绝不可能置身事外,降金与否对他们来说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之前夏国数次出兵援辽,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李仁爱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辽就是保自己的地位,降金就是送上自己的性命。

  李仁爱年纪虽不大,但生于帝王之家,天生就比一般人对政治更加敏感,所有与辽国有关的事,其人都不敢不尽心。

  眼见越来越难见到父王的面,为自己办事的臣子也越来越少,夏国太子大急,只能冒险遣人通知天祚帝兴庆府有变,宜早做准备。

  其实,这段时日,在黑山威福军司避乱的耶律延禧也过得非常不顺心。

  夏国再穷待客之道还是懂得,对辽国君臣的基本保障自然不会缺,可也只是“不会缺”而已,想吃好住好还有人伺候好就不用想了。

  耶律延禧自小就吃过苦,也从来不怕吃苦,吃不好住不好什么的,其人并不是太在意,他在意的是夏国对自己的态度。

  可由上国天子沦落为寄人篱下的流亡者,还想藩属国的臣民能有什么好态度?

  其人以复国为由要求在黑山威福军司征兵的诏令,便遭到了地方势力毫不留情地拒绝。

  这件事之后,辽国君臣越待越不舒服。

  收到李仁爱的报信,耶律延禧意识到夏国不可久留,立即遣使册封李乾顺为夏国皇帝并下诏命夏国发兵救辽以作试探。

  即便有李仁爱奔走呼号,也有部分夏国臣子响应,但天祚帝沦落到如今地步,自身难保,夏国真正的掌权者自不会理会这个可笑的册封和诏命。

  耶律延禧见势不妙,不顾黑山威福军司官员的阻拦,执意带人东进,前往暂时由夏人控制但名义上还属于辽国的金肃军。

  金肃军毕竟是传统辽境,百姓对辽国还抱有渺茫的希望。

  天祚帝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情报,终于知道金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