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风流花月魁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酒宴后,蔡京拿出早就作好的《鸣鸾记》,进献给皇帝。

  天子当即认真拜读,读到“主妇上寿,请酬而肯从;稚子牵衣,挽留而不郤”“轻车小辇,七赐临幸”时,拍案叫好。

  “元长此文,甚得我心!李彦。”

  “官家。”

  “将《鸣鸾记》刊于邸报,传之四方,定要天下人皆知我与元长相得如斯。”

  “奴婢遵命!”

  天子已经乘坐小辇出了门,出屋相送的老国公酒也醒了,却还站在门外,久久不回。

  蔡鞗担心老父的身体,小声喊道:“大人,天寒了,进屋吧。”

  蔡京终于回过神来。

  “五郎,居安这些时日在做什么?”

  “居安”是蔡京长子蔡攸的表字,颇得天子信重。

  但老国公一直觉得长子的做法上不了台面,蔡攸也是有脾气的,被老父教训得多了便不耐烦,几年前就分家别居了。

  “儿子也多时没有见过长兄了。”

  蔡京非常清楚老五的性格,知道他肯定清楚长子的动向,只是故意瞒着自己,其实也不用问,他都知道长子会做什么。

  “这逆子!”

  外人能看到的事,大部分都是当事人想让外人看到的。

  就像表面与皇帝最为相得的臣子蔡京,实际却是用天子尽手段才能勉强稳住其心,“七幸鸣鸾”才堪堪让其鞠躬尽瘁的老滑头。

  相对而言,蔡京的长子蔡攸反而与天子更加相得。

  蔡攸能得赵佶信重,其实与其父蔡京得势关系并不太大。

  实际上,蔡攸比其父还要更早进入皇帝的视线。

  哲宗元符年间,蔡攸监在京裁造院(掌裁制服饰,供皇帝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

  彼时尚为端王的赵佶每次退朝,蔡攸都“适趋局,遇诸涂,必下马拱立”。

  赵佶很好奇,问左右,才知道这人叫蔡攸,由是对这个“有心人”有了极好的印象,待赵佶即位后,便开始任用蔡攸。

  崇宁三年,赐鸿胪丞蔡攸进士出身,拜秘书郎。

  至三年前,蔡攸就以宣和殿大学士提举秘书省,并道德院。

  在人神同国的赵宋,提举道德院替天子管理神国诸事的蔡攸,并不比为皇帝执掌人国事的自家老子差。

  几天前,天子又以蔡攸为开府仪同三司,权位更进一步。

  蔡攸能得皇帝如此宠幸,自有常人所不及的本事。

  正如后世言“有钱人的烦恼”一样,天家亦有烦恼,人神共主的道君教主皇帝更是高处不胜寒,也渴望“常人的生活和情感”。

  赵佶命仿照江浙一带的白屋,在皇家苑囿建设村居和野店,又聚集珍禽异兽充实其中,以供自己时不时去体验一把民间生活。

  这些仅供天子游玩的景观房当然不可能住人,每到夜深人静之时,野兽穿白墙,禽鸟啼四方,宛若山野孤村之游鬼,知道这事的人都说此乃不祥之兆。

  极擅谄媚逢的蔡攸准确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