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四章 就要改军制了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不是后世的军队才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宋的军队同样有“三令五申”,而且还颇为严格。

  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

  三令:举斧越,以宜其刑赏。

  一申:中赏罚,以一其心。

  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

  三申:昼战,戒旌旗。

  四申:夜战,听火鼓。

  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越

  至于执行效果,就是没效果。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再好的政治路线,不先解决“干部”这个决定因素都没用。

  因此,北海会议之后,徐泽便军政两条线错开组织轮训。

  诸城军营,根据兵曹的通知,参加第一批轮训的军官已经陆续到达。

  这次轮训的受训面很广,不仅各战兵营营正、副营正、军法官以及营以上军官要分批受训,演出队、医护营、工程营等辅助营主官也要一个不落。

  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同舟社的军事力量经过多次扩张,早不是两年前的登州第二将区区两三千人可比。

  不算海东郡兵马、新安州高丽营,以及未列编保丁,同舟社的兵马总数就已经超过三万五千人。

  这么大的摊子,又分散驻扎在宋、辽、高丽三国数地,仅是把这些人集合起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而且,军官要参加集训,各任务分队的日常战备、训练和管理也不能落下,所有这些,都必得提前统筹。

  为此,兵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拟定了详细的计划,并结合军官调动和部分兵马调整,统筹安排各地军官集训的批次和报到时间,确保社首要求的集训人员全覆盖。

  第一批参加轮训的,主要是宪曹系统的军法官。

  杨喜最先到军营,帮张绍打下手,做了不少事。

  参训的军法官见到忙进忙出的杨喜,都有些纳闷,得知其人已经外放为军法官更是好奇。

  但众人在他这个社首曾经的“大秘”面前多少有些放不开,生怕言多必失,一不小心就被杨喜直接捅到社首那里。

  倒是康达得知杨喜和自己走上了同一条战线颇为高兴。

  杨喜幼年时随父亲杨老实在康家村住过数年,二人曾经都是最底层的穷苦人,物以类聚,从小到大关系一直都不错。

  “喜子,你知不知道——”

  康达许是兴奋过度,声音有些大,杨喜赶紧打断其人。

  “达哥,我有字了,‘不忧’——社首赐的!”

  “好,俺的不忧老弟!”

  康达是个机灵人,知道自己刚才确实有些冒失,立即放低了音量。

  “这次集训,是不是社首亲自上课?俺好久都没听说社首上过课了,好怀念啊!”

  徐泽其实有跟部分官兵上过课,只是没到康达所在的部队上课而已。

  现在的同舟社,已经不是当年在梁山和之罘湾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