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四章 活万民者王天下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罗仲彦长期任职在一线,当然明白徐泽问这些话的意思,但其人却不是这么好忽悠的。

  “徐社首是想说户口增长与粮食增产之间的矛盾,按你的说法,户口增长无极限,而耕地增加有极限,再如何精耕细作也养不活更多的户口。”

  “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我虽记不住具体数据,却是知道近十几年来,每次造籍,户、口增长的幅度都极小,甚至还有一些州县减少了户数。”

  罗仲彦所说的这些,其实是王朝常态。

  战乱结束后,社会资源被重新分配,吏治也要清明些许,绝大部分的百姓辛勤付出后就能吃上饭,人口增长率便会高于平均值。

  其后,王朝行政效率下降,社会阶层慢慢固化,“穷不过三代”现象开始加剧,人口增长就会适当放缓。

  但这十几年,在籍人口增长变缓甚至减少的主要原因,却不在此列。

  “罗知州,当今天子登基以后,在籍人口减少的原因,你真不知道么?”

  “在籍人口”四字徐泽加了重音,人口增长的幅度也许真变缓了,却未必是簿籍数据反映出的那么明显的放缓。

  比实际增长的人口可能更多这件事更可怕的,是这部分未在籍人口的去向——隐户、流民、山贼!

  罗仲彦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其人如何想不明白徐泽的言中未尽之意,却仍不想放弃,嘴角不受控制地哆嗦了好一会,才憋出一句话来。

  “纵观古今,没有任何一朝能比本朝养活更多的百姓,莫非徐社首的同舟社就能做得更好?”

  这句话的确是大实话,抛开农业技术进步和种子改良等因素造成人口增长的主因。

  只谈大宋在保障少地、无地百姓生存,以控制人口减少方面的努力,确实做得非常出色了,其努力包括且不限于:

  建立田底(田骨)和田面(田皮)相分离的永佃制度,以契约方式明确佃农有着对佃耕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使无地百姓能依靠佃种生存;

  放开人口流动限制,鼓励城市手工业、商业和娱乐业发展,以吸纳无地者从业;

  顶住特权阶层压力,屡次推广梯级纳税的方田均税法,打击隐田逃税现象,增加上户和特权阶层的税收,以减轻下户负担;

  推广“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全国性的福利制度,以救济生存能力弱的社会个体;

  甚至,还不惜牺牲军队战斗力为代价,大规模吸纳流民,组建工程营性质的厢军;

  等等。

  在为赤贫者解决生路上的努力成果,不仅是“纵观古今”,还包括其后几百年的华夏封建王朝在内,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超越大宋。

  虽然大宋这么做的初衷并非为了救济百姓,而是为了断绝大规模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