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五章 宋辽民怨皆沸腾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对于金军在辽阳府的焦头烂额,辽国境内,征发大军平定女直人叛乱的备战,也是搞得一地鸡毛。

  辽帝耶律延禧先是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随后又命萧德恭为副元帅,永兴宫使耶律佛顶、延昌宫使萧昂二人并为监军。

  严格地讲,这次在统军人选上,耶律延禧的做法已经成熟了很多。

  迎合国族“皆称燕王贤而忠,若付以东征,士必乐为用”的呼声,考虑了多方面的利益,至少内部再没听着反对的声音。

  人是会成长的,经过几年的战争考验,耶律延禧做事也靠谱了不少。

  除了别选燕、云、平路禁军五千人,并“劝谕”三路富民,依等第进献武勇军二千人外。

  耶律延禧还授予耶律淳“听辟官属”之权,放手让国人称颂、自己也信任的皇叔任意施为。

  耶律淳吸纳了张琳的成功经验,召募辽东逃回的难民,得二万余人,单独组成一军。

  大力宣扬因为女直人叛乱,才导致国内混乱,难民流离失所,

  要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就向女直人报以怨恨去,此军因而得名“怨军”。

  耶律淳招募怨军,再合三地禁军和武勇军,共得三万人,正在加紧整训,随时准备东征。

  不同于以往号称的“六万”“十万”“七十万”,这次辽人直接报出了三万实数,反而更金军紧张。

  只是,未等耶律淳率领大军开拔,辽国境内又接二连三出状况。

  先是捺钵之地春州渤海二千余户反叛,突然向东面的金国迁徙。

  好在东北路统军司反应迅速,整顿兵力追及,尽数俘获而回。

  而后,前些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乌古部再次叛乱,短时肯定是没法平定的了。

  为了保证耶律淳大军的后勤供给,辽帝诏燕、云、平三路,各保障脚车一千乘,准备随军支遣。

  因常年承受战乱之苦,三地民力已疲,就为了这点“小事”,百姓纷纷抱怨,顿时“境内骚然”。

  这是个比烂的年代,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苦寒之地的辽、金两国,被持续的战乱拖得筋疲力尽,内部民怨沸腾,动乱不止。

  南边数千里之外,相对富庶的大宋,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民乱,但问题同样不少。

  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辽金两国稍好一些而已。

  以京东两路和淮南两路为例,今年开始推广“公田所”的政策,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秋收过后,解送东京的税赋秋粮大增。

  四路的百姓则叫苦连天,为了逃避沉重税负,不少家资浅薄的中下户沦为流民。

  投奔梁山的流民暴增,同舟分社压力骤增,田异来信说,这种情况估计还会持续,并进一步恶化。

  为了不让梁山水泊成为民乱的策源地,同舟社梁山分社负责人田异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流民治理上。

  三个月之内,梁山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