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四十一章 终于迎来歼轰八首飞的重要时刻_航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歼轰八下线首滑成功之后,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有不少的军迷都跑到希飞来打望了,他们相信可以再次看到歼轰八的身影。

  而确实他们看到了,只是他们也不敢轻易的拍照,发到网络上。

  他们在等待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歼轰八的首飞。

  军迷们看不到的时候,此时还有一架歼轰八原型机,已经在某个巨大的试验室内,五花大绑地准备进行一项重要的测试,那就是整机静力测试。

  静力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那意味着很多设计都要进行修改,主要是结构上的设计要修改,那样就会耽误研制进度了。

  静力试验也是非常的复杂,它需要在战机内部和表面贴上千张的贴片,以获得这些部分的数据

  早期中国研制战斗机,比较多的出现结构上的问题,比如歼八战斗查机。

  1968年9月15日,歼-8型飞机02架进行了整机静力破坏试验。当加载到92%设计载荷时,机身多处折断,试验结果不合格。面对挫折,广大技术人员没有气馁,继续攻关,到1968年12月加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验证和澄清了各种技术问题。

  1969年7月5日上午9时许,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机场上,试飞员王焕进行了首次试飞,高度为3000米,时速500公里,取得了圆满成功。

  那时候的设计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而到了现在设计手段先进,基本上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试验还是必须要做的。

  不然将来战机定型服役了,在空中出现结构上的问题,严重一点就会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

  当然静力试验的手段和方法,早期的时候和现在也是不一样的。

  全尺寸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系统非常的复杂,早在四十年代也就是二战时期,静力试验时就把飞机倒过来,用铅粒或砂粒装在袋中模拟机翼分布载荷;用铁块吊在绳索上模拟集中载荷。

  以后改用电动机械加力器或液压作动筒和千斤顶加载,到了七八十年代就更先进了,有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用精确控制荷载的电动液压伺服系统自动闭合回路协调加载系统,几百个加载的点,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精确的加载和卸载,然后采集到的数据也是用计算机来处理。

  就如同大鹏汽车的lx3去做碰撞试验一样,歼轰八进行静力试验也是破坏性的一种试验。

  不过还好,歼轰八的设计非常到位,留下的冗余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尽管加载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荷载,也没有发生一点的结构破坏。

  静力试验结果非常的完美,歼轰八也就此准备要进行首飞了。

  除了静力试验完成了之外,歼轰八的几次滑行试验也是相当的稳,没有发生什么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